天聪九年,皇太极下诏“宗室者,天湟(皇族、宗室称天湟)之戚,不加表异,无以昭国体,甚或两相诋毁,詈及祖父,已令系红带以表异之。又或称谓之间尊卑颠倒,今复分别名号:遇太祖庶子,俱称‘阿格’;六祖子孙,俱称‘觉罗’。”。

自此清朝皇族分宗室和觉罗两个“等级”,“宗室”为大宗,“觉罗”为小宗。

“宗室”一脉出自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,他的直系后裔为大宗,束金黄带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“黄带子”。

“觉罗”一脉出自努尔哈赤的伯、叔、兄、弟,他们的直系后裔为小宗,束红带,也就是我们熟知的“红带子”。

当然清制定“革退宗室者系红带,革退觉罗者系紫带。”,也就是说系红带的,也有可能是被革退宗室的皇族。

同时“宗室”和“觉罗”虽都为皇族,但显然“宗室”无论是在地位、权势、俸禄上都要比“觉罗”高了许多。比如从清朝的12位铁帽子王全为“宗室”,而没有“觉罗”一事就可以窥知一二。

再如在对待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一事上,也可看出“宗室”与“觉罗”的区别。清制定凡是闲散宗室男性,十岁开始,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,从二十岁开始,每月由宗人府发三两银子,同时每年给米给米四十二斛二斗。凡闲散觉罗男性,从二十岁开始,每月由宗人府发二两银子,同时每年给米二十一斛二斗。

展开全文

此外,清朝的皇族除了通过血缘来定等级外,还用爵位来定等级。

乾隆十三年将授予宗室觉罗爵位定位十四等,即和硕亲王、世子、多罗郡王、长子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、奉恩镇国公、奉恩辅国公、不入八分镇国公、不入八分辅国公、镇国将军(三等)、辅国将军(三等)、奉国将军(三等)、奉恩将军。

其中和硕亲王、世子、多罗郡王、长子、多罗贝勒、固山贝子等六等爵位一般只授予皇子,也就是“宗室”一脉,“觉罗”一脉几乎从未获得过这六等爵位。

同时不入八分辅国公以上爵位为“超品”品级,他们能享受六种特殊的待遇,即朱轮、紫缰、背壶、紫癜、宝石、双眼、皮条、太监。其中朱轮就是坐的车子可用朱红漆轮子、紫缰就是驾马可用紫色缰绳、背壶就是车上可带暖壶、紫垫就是可用紫色的坐垫、双眼就是可戴双眼花翎、皮条就是可用皮鞭驱赶挡路的人、太监就是可以用宦官。

而之后镇国将军分为一等、二等、三等等三个等级,除在俸禄上有区别外,都视为一品武官。辅国将军分三等,视为二品武官。奉国将军分三等,视为三品武官。奉恩将军视为四品武官。

同时在奉恩将军下还有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,自乾隆四十七年开始,乾隆钦赐闲散宗室、觉罗着四品顶戴、武职补服,但却不给实职。

当然以上的爵位仅对男性而言,对女性却有着另外的爵位。清朝宗室之女爵位分为固伦公主、和硕公主、郡主、县主、郡君、县君、乡君、六品格格等8个等级。

其中固伦公主、和硕公主一般仅给予皇女,也就是“宗室”,“觉罗”女子几乎不可能获得。而之后亲王嫡女可封“郡主”,郡王、世子嫡女可封“县主”,贝勒嫡女和亲王侧室所生之女可封“郡君”,贝子嫡女可封“县君”,镇国公﹑辅国公嫡女和贝勒侧室之女可封“乡君”。公以下爵位所生嫡女俱为“六品格格”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