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的“双11”比往年更早启动,10月20日晚,李佳琦、薇娅等主播已开启预售直播。消费者在支付定金后,需于11月1日至3日支付第一轮尾款,第二轮则集中在11月11日完成付款。这一“两轮预售”模式引发广泛关注:为何电商平台要调整节奏?
在10月21日的直播中,李佳琦直播间观看量达1.6亿次,预售商品126款;薇娅直播间观看量1.49亿人次,预售149款产品。两人定金GMV合计超70亿元,订金超10亿元。然而,支付定金仅是开始,尾款支付才是真正的考验,“定金一时爽,尾款火葬场”成为真实写照。
周期延长,玩法回归简单
“双11”始于2009年,最初仅有27个品牌参与,成交额5200万元。此后,平台通过延长预售期、设置复杂优惠规则(如跨店满减、盖楼、返现)提升转化,但规则复杂化被调侃为“奥数题”。这种设计实为“价格歧视策略”,区分“有钱”与“有闲”用户,刺激凑单消费。
2020年,玩法显著简化。天猫推出超300亿元现金补贴(为去年2倍),以“养猫瓜分20亿红包”替代购物津贴和盖楼活动。满减门槛由满400减50降至满300减40,参与品牌超25万个,打折商品超1400万款,是去年的1.4倍。拼多多延续“百亿补贴”策略,主打低价感知。
疫情加速电商渗透
2019年,电商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0%。受疫情影响,2020年第二季度,网上实物零售额占比跃升至29%,实现十年增长量的跨越式突破。线下门店停摆,加速消费者向线上迁移。
以化妆品为例,国际品牌在欧美市场业绩大幅下滑,转而加大在中国电商及免税渠道的促销力度。雅诗兰黛2020财年Q4在美洲收入同比下滑超50%,在亚太区却实现10%以上增长。小棕瓶等产品在电商平台大幅降价并附赠品,推动直播电商爆发。
今年上半年,淘宝直播成交额达3000亿元,覆盖商家数同比增长220%,观看人数增长超8倍。抖音、快手电商业务也快速扩张,预期全年成交规模超2000亿元。1-9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.7%,占比达25%,较去年同期提升4个百分点。
竞争加剧,平台全面迎战
疫情带来的新增5%-10%市场份额,引发新一轮电商大战。字节跳动于2020年6月成立一级电商部门,8月起抖音直播间不再支持外链,9月通过入股合众易宝获得支付牌照。前8个月,抖音电商GMV同比增长6.5倍,直播GMV增长36.1倍。此次“双11”推出“宠粉节”全面参与竞争。
快手于2020年5月与京东达成合作,9月披露电商日活破亿,8月订单超5亿单。此次推出“116购物狂欢节”加入战局。微信则持续加大小程序电商功能迭代,推动私域流量变现。
京东于10月19日宣布“双11”计划,设预售、专场、高潮、续售四阶段,延长促销周期。拼多多推出0.01元抵300元券,iPhone11购机赠AirPods2,强化补贴力度。
阿里调整策略本质是应对竞争:两轮预售增强用户粘性,避免流失至新兴平台;简化规则降低参与门槛,吸引更广泛消费者。这标志着“双11”进入三阶博弈时代——从价格博弈,到用户分层,再到生态留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