元宵節習俗元宵節習俗1: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,「元宵」作為食品,在我國也由來已久。宋代,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。這種食品,最早叫「浮元子」後稱「元宵」,生意人還美其名曰「元寶」。元宵即「湯圓」以白糖、玫瑰、芝麻、豆沙、黃桂、核桃仁、果仁、棗泥等為餡,用糯米粉包成圓形,可葷可素,風味各異。可湯煮、油炸、蒸食,有團圓美滿之意。
元宵節習俗2:燃蜂炮台南鹽水的「南蜂炮」是每年元宵節一道亮麗的風景。「蜂炮」有數萬支衝天炮製作而成,而每一個的衝天炮的炮芯都連接在一起,只要點燃其中一個衝天炮,就會帶動邊上其他衝天炮轟炸,霎時間,多個衝天炮連續射出,十分響亮。據說,每年燃放「蜂炮」有乞求風調雨順、平平安安的象徵。
元宵節習俗3:炸邯鄲炸邯鄲是台東元宵節近五十年來特有的習俗,寒單爺本稱爲邯鄲爺、也稱武財神。相傳「寒單爺」生性怕冷,在他出來的時候,人們以火炮爲他驅除寒冷。「寒單爺」所到之處,鞭炮齊鳴,人們紛紛往他身上扔鮮花、水果以及鞭炮。觀看的人們,臉上堆滿了微笑。
元宵節習俗4:乞龜每年元宵節澎湖所有的廟宇的中央桌子上,擺放著各種各樣的「龜」,有用麵粉、雞蛋、糖、沙油等為原料製作出龜形狀的「雞蛋精龜」,還有用糯米和甲糖捏塑的祈求平安的「芳片龜」,鄉民們在溫暖的燭光照耀下,虔誠地舉行著富有宗教色彩的「乞龜」儀式。
元宵節習俗5:點天燈平溪十分村元宵節放天燈的習俗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。在用紙糊成的燈狀球體下點火,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將其送上夜空。天空中的天燈有大有小,冉冉升起,像是一個個大大小小閃爍的火球,隨風飄向遠方,與夜空中的繁星融為一體,非常漂亮。天燈放得越高,運氣就會越高。
元宵節習俗6:猜燈謎農曆正月十五,民間都要挂起彩燈,燃放焰火,後來有些人把謎語寫在紙條上,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。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迎合節日氣氛,所以響應的人衆多,而後猜謎逐漸成爲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。燈謎增添節日氣氛,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元宵節習俗7:鬧花燈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,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,滿街挂滿燈籠,到處花團錦簇,燈光搖曳。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,街頭巷尾,紅燈高挂,有宮燈,獸頭燈,走馬燈,花卉燈,鳥禽燈等等,吸引著觀燈的群衆。